当前位置: 首页 >> 资讯 > > 正文

全球短讯!雷山县郎德镇:加强环境整治 乡村面貌焕新颜

2023-02-18 20:48:32来源:天眼新闻

近日,在雷山县郎德镇公路沿线、村庄、河道,经常能见到一群志愿者,捡垃圾、修房屋、砌路面、除杂草、捞河道漂浮物、操作机械.....把环境整治工作干得热火朝天。

这是新年以来,郎德镇以农村环境“五治一修”为抓手,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,带领辖区居民全面开展环境整治行动的火热场景。

“治”道路垃圾,扮靓乡村公路。郎德镇党委政府划分辖区公路节点,明确分工小组和小组责任领导,兵分多路清理公路沿线生活垃圾、柴草堆、粪堆、杂物等,清除道路积土、违法广告、掉落的树枝等,确保公路清洁卫生,全面提升公路沿线环境的美化和亮化水平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“治”农村厕所,分类建设换面貌。小厕所,大民生。郎德镇党委政府全面摸底全镇厕所情况,掌握群众需求,遵循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意愿,因地制宜,分类建设,按照无厕、旱厕、添加冲水设施等不同的改造程度,以“资金帮扶+村民自行筹资”等方式,满足村民不同建设需求。基本建成后,镇、村干部带头维护农村厕所卫生,勤冲刷常打扫,定期和不定期全面发动群众参与村寨和公厕大扫除。

“治”河道污染,一展水清岸美。在郎德镇也利村一带河道中,几名干部身穿防水裤清理河中漂浮物、垃圾、水生植物等。

“这些垃圾,包括杂乱的水生植物,如果不及时清理,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农村生态环境,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,所以我们都会定期不定期来清理。”郎德镇计生办负责人高明峰说。

水清岸先洁,河岸线的干净整洁与否也直接影响河道品质,因此,河岸违章搭建,小麦秸秆随意堆放、农具棚的随意设置等也是集中治理的对象。 

“治”污染面源,阻断污物排放。强化农药监管,提高农民用药意识与全程绿色防控,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、农药化肥减量增效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等工作,多措并举推进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;解决好废旧农膜造成的农村污染面源,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工作;加强治理生活污水、种养殖业污染防治等,深入开展污染溯源、断源行动。

“治”卫生陋习,争当“新潮”农人。环境美化,需要党员干部做好带头示范作用,通过持续引导宣传,让村民百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。郎德镇党委政府不断完善激励机制,以树立典型、表彰先进的方式,深入群众中耐心劝导,拉家常,做示范,签责任书等,发扬群众中的榜样作用,以典型人物动员宣传,潜移默化影响周边群众,逐渐扭转观念;同时,完善各村《村规民约》,强化环境整治,全面激励广大群众参与清洁卫生行动,争做自治共治共享时代“新潮”农人。

“修”老旧房屋,提升老宅风貌。在郎德镇,苗族群众习惯住木质吊脚楼,别有民族特色,但更需要精心维护,一些困难群众、行动不便群众的房屋,常由于无力管理,年久失修而导致破败。郎德镇干部职工齐上阵,为困难和行动不便群众修补老旧房屋、装饰墙体、清除房前屋后杂草、乱堆乱放木柴和杂物等,使破旧老屋一展新风貌。

截至目前,郎德镇“五治一修”成效明显,动用机械铲车1辆、垃圾车4辆,拆除违建和残垣断壁3处50米,清理垃圾30吨,开展消杀36次,修补和装饰老旧房屋12户,投入人力300余人次,全镇各村各区域面貌焕然一新。

卢艳萍
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宇峰

编辑 方年玉

二审 刘跃

三审 吴文仙

标签: 水生植物 因地制宜 及时清理 成效明显